70后的人,你好记得小学一年级的老师和同学吗,都有哪些趣事
70后的我上一年级的时候,一二年级在一个教室里。书桌是用水泥板搭的,板凳自己带。左面两排是一年级的,右面两排是二年级的。常常是我把二年级的内容也跟着背会了。学的是有毛主席语录的书。课本里都是阶级斗争的内容:贫农张大爷,身上有块疤。大爷告诉我,这是仇恨疤。
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水儿离不开水,瓜儿离不开秧,人民群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五七指示放光芒等等。
数学就是算术。没有任何作业,同学们都是一个村上的,上课背诵,下课打闹。老师也是本村的,吴老师,高大帅气的小伙子,就是脾气不好,经常惩罚我们。惩罚的方式就是大家排一排,挨着墙跟站好,然后听他口令挤油油。谁被挤出来谁就接着被罚。感觉很好玩,不是受罚一样。或者吃栗子。就是情愿被老师用中指嗑一下头,每个同学都被嗑过。作为女孩子我居然很愿意被嗑。
还有一次,课堂纪律不好,老师不让我们下课。其中有一个女生居然尿裤子了。走的时候拿着书包护着屁股嘤嘤的哭,一向严厉的老师居然对她很呵护。于是我很羡慕:尿裤子还能让老师特别关照?我也偷偷试着上课尿,居然是因为坐着尿不出来。
还有很多很多的趣事。我算是记得比较多的,小时候的同学大都没有联系了,因为我四年级的时候就转学去了外地上学了
很开心回答这个轻松的话题。
掐指一算,距离我的一年级已经有三十多年了。许多次我梦中回到母校,那般温馨,那般美好,让我流连忘返。
我的小学一年级是在1982年九月来到学校。学校在村子的东北角,有四个教室,分别是一二三四年级,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在村子的东头。
我们的一年级教室大概是两间房,如今想起来是低矮的土房子,南面有两个半米多宽的窗户。窗户是榫卯结构,密密实实地排列着打磨好的木棍。夏天密不透风,冬天冷风刺骨,那时没玻璃,只能封塑料布。
一年级我记得班里有42个同学,教室窄小,用的是砖砌的水泥面课桌,夏天凉丝丝的,冬天冷冰冰。那时候的一年级孩子都很瘦,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四个人挤在一张桌上上课。
老师是镇上来的,男老师,偏胖的样子,爱打人。记得一个男孩子在夏天下午游泳去,忘了来上课,老师拿粗教棍打的他好几天不敢下河了。老师爱给我们讲故事,讲他的女儿。我很感激那位老师,因为我的语文最初的知识启蒙都是他给的。他的拼音教的正确,尤其是他的字很大方,笔画还正确。后来我的其他学段的同学,有的写起字来,笔画倒插,我更感激严肃认真负责的张老师了。听说后来张老师调到了镇里上班。想来如今,他也得有70岁了。但愿回老家还能遇见我的启蒙老师。
那时候,全村里的同龄孩子多,整个班差不多都是我村里的,有不少同学还有亲戚,上学期间,互相照顾,帮助,也很有意思。最难忘的是冬天,女孩子都围围巾,大家下课时围在一起欣赏各自的图案,我还记得一个叫梅的同学,也是班长,总喜欢把所有女孩的围巾都系在她脖子上,她说唱戏的就这样。看着她甩着各色各样的围巾,像一条彩虹,我还羡慕她知道的多呢!
我还记得当时上课我坐在第一张桌,有我和三个男生。有一个男生,在我的右右边,很调皮,数学课他听不懂,就拿手指隔着中间的男生掐我的胳膊,那时我也不敢告老师,怕他下课报复我。如今他成了老家村里的小队长,对我哥哥家还特别照顾呢!不知他还记不记得那时他的调皮。
眨眼三十多年了,假如我还能回到那个课堂,回到童年该有多好!可惜那时的教室只能在我的记忆里寻找了,我特别感谢和我一起长大的伙伴,感谢我的启蒙老师。逝者如斯,不舍昼夜,愿我的那些伙伴和老师一切安好。
我们那时候的一年级,同学们的年龄不像现在这样整齐划一。年龄最大与最小的能出入六七岁。我清楚地记得,我们班最小的孩子六岁,最大的十二岁,我属于偏大的,九岁才上一年级。
我记得,我们把语文老师叫做拼音老师,把数学老师叫做算术老师。许多事都无法保存在记忆里了,唯有两件极为有趣的事,至今还记忆犹新,让我想起来就会忍俊不禁。
其中一件事是发生在我们的一节体育课上。那时候的体育课,我们一般会玩老鹰捉小鸡或者丢手绢等等游戏。那是一个初夏,我们农村的男孩子都已经穿上短袖粗布衫和妈妈亲自缝制的大裤衩了。我们会在里面穿上一个小内内,也是妈妈亲手缝制,不过那时候,我们对于衣服的颜色还是非常保守,鲜艳的颜色,比如绿色、红色、紫色、兰色等等,必须属于女孩子,我们一定是传统的深色的。那天下午体育课,我们照旧男孩女孩在一起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鸡妈妈是一个高个子女生,是我们班年龄最大的女生,十一岁,老鹰则是我们班年龄最大的男生刘亮亮,十二岁了,各自最高,但跑得笨拙而且慢快,大家玩这种有游戏都想逗弄他,他也乐此不彼地捉着“小鸡们”,那天,亮亮不知听谁的主意,专挑小个子男生捉,有一个小男生壮壮,跑跌倒了,即将爬起来要逃的时候,亮亮一把扯住了他的裤衩,但是那个小个子男生更是使劲想挣脱,可是,亮亮的劲太大,一下子扯掉了壮壮外面的裤衩,而且,壮壮又一次仰面跌在地上,壮壮里面的小内内暴露无遗,一片通红通红的小裤衩呈现我们面前,亮亮的手里抓住大裤衩,一下子愣在原地,几乎是一瞬间,我们班几十个孩子,见此情景,都哈哈哈地笑起来,笑的前仰后合,壮壮一时羞得笑脸通红,赶紧夺下自己的衣服穿起来。一溜烟跑掉了,剩下的孩子们依然沉浸在快乐之中,在大家的嬉笑声中,打铃师傅拉响了下课铃。
那一次的体育课,有趣的游戏,虽然不是什么高雅的趣事,但在我们的孩提时代,那个娱乐方式极少的年代,我们在游戏里毫无顾忌的笑着闹着,都是难忘的,成人之后,每每谈起那次体育课,我们班的每一个孩子都还会取笑壮壮一番,我想,在壮壮的记忆里,更是一笔财富吧。
我整个小学都是在我们村里上学的,语文老师是一个下放知青,数学老师是我的叔叔。
趣事一、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骂学生,那些背书背不出来的都是吃多了,撑傻了。于是我就不敢再吃饱了,父母发现后问我为什么,我说我们老师说了,吃多了会变傻。父母告诉我说,那是老师骂别人,我可以吃饱,我还是不听。没办法,父母只好去找老师求援,后来老师亲自找了我,让我每天吃饱饭,好好读书就行!
趣事二、我们老师让我管理班级教室的钥匙,我怕别人来了学校进不了门,每天早上不吃饭就赶到学校去(学校没有围墙),打开门,一个人在教室里读书,我姐姐跑到学校让我回家吃饭,我也不理!第二天,老师就把我的钥匙管理员免职了!
趣事三、我爸是拖拉机手,平时没什么时间管教我,对老师辛勤地付出极为感谢,于是决定请老师吃饭。请了好多次,最后还是请校长帮忙,老师才答应了。老师来了家里,我又是兴奋,又是害怕,不敢看老师,偷偷地躲在阴影中听老师说话!
……
那些纯真的往昔再也回不去了!
我整个小学都是在我们村里上学的,语文老师是一个下放知青,数学老师是我的叔叔。
趣事一、语文老师在课堂上骂学生,那些背书背不出来的都是吃多了,撑傻了。于是我就不敢再吃饱了,父母发现后问我为什么,我说我们老师说了,吃多了会变傻。父母告诉我说,那是老师骂别人,我可以吃饱,我还是不听。没办法,父母只好去找老师求援,后来老师亲自找了我,让我每天吃饱饭,好好读书就行!
趣事二、我们老师让我管理班级教室的钥匙,我怕别人来了学校进不了门,每天早上不吃饭就赶到学校去(学校没有围墙),打开门,一个人在教室里读书,我姐姐跑到学校让我回家吃饭,我也不理!第二天,老师就把我的钥匙管理员免职了!
趣事三、我爸是拖拉机手,平时没什么时间管教我,对老师辛勤地付出极为感谢,于是决定请老师吃饭。请了好多次,最后还是请校长帮忙,老师才答应了。老师来了家里,我又是兴奋,又是害怕,不敢看老师,偷偷地躲在阴影中听老师说话!
……
那些纯真的往昔再也回不去了!
出生42天宝宝应该会什么
42天宝宝会出现的表现有已经可以很好的控制颈部的肌肉,可以适当的移动头观察周围的东西,当趴在床上时也可以稍微的抬一会儿腿,适当的伸展一下小腿。
同时也会观察一些图案颜色或者是形状,可以在床边适当的摆一些东西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
如果宝宝的进步力量有所增强的话,可以适当的将宝宝竖着抱起,让宝宝观察周围的环境,这样是有利于宝宝的智力发展,同时宝宝也会特别的开心。
汾酒42度防伪图案
在每一瓶汾酒的外盒上都有一个防伪贴,上面除了有相关的防伪标志外,还有两行数字和1个被涂层覆盖的防伪码。第一行数字是该瓶酒的物流号,第二行数字是汾酒的400查询电话,下面是被涂层覆盖的防伪码。
消费者在买酒时,也可以通过找销售商要《酒类流通随附单》也可以辨别真伪。因为随附单上表明该酒类商品来源、去向、品名、数量等内容的单据,详细记录酒类商品流通信息和酒类流通的全过程。
如何理解古代缠足这一畸形文化
关于缠足,一般认为是源自“步步生莲”的发明者是南北朝时期的南齐皇帝萧宝卷。将“缠足”这个陋习发扬光大的是南唐后主李煜。
电视剧《延禧攻略》开篇的一幕:
魏璎珞与一众准宫女在进宫的路上,同伴吉祥由于不慎弄翻水桶,水将准备选秀女的乌雅青黛的衣服溅湿。愤怒的乌雅青黛为了报复,要吉祥用手来赔她的衣服,她踩着吉祥的手以示惩戒。看不下去的魏璎珞提吉祥出面,在乌雅青黛的鞋底用香料涂抹,当乌雅青黛迈步时,在地板上印出了莲花的图案。喜出望外的乌雅青黛看到图案后大喜,放过了了吉祥。
进入殿选阶段,乌雅青黛的鞋底引起了乾隆皇帝的注意。当她正在得意之时,她并没有看到乾隆面沉如水,正是因为乌雅青黛的三寸金莲,为乌雅氏招来了一场大祸!
为什么乾隆要发这么大火呢?就是因为“步步生莲”的典故源自于历史上著名的昏君萧宝卷有关。乌雅青黛的无知让她受了魏璎珞算计还懵然不知。
萧宝卷是一个比较奇葩之人,还没继位之前,萧宝卷就不喜欢读书,经常在宫中昼夜捕鼠为乐。继位后,萧宝卷更加无聊到日夜在后宫表演马戏为乐,可见他精神多么旺盛却不务正业。萧宝卷不喜欢与人交流,不爱处理朝政,更不知如何与大臣们相处。
萧宝卷有个宠妃潘玉奴,萧宝卷非常宠爱潘妃。为了讨好潘妃,萧宝卷下令在宫中开设市场。潘妃做市场管理者市场令,萧宝卷则是市场令下的小吏,出现市场纠纷时萧宝卷让潘妃来断案。萧宝卷曾经犯过小错,潘妃就毫不留情地打了萧宝卷一顿板子。
就是这个昏君发明了步步生莲的典故,他令人将金子凿成莲花的形状,贴在地板上,让潘妃行走其上,美其名曰“步步生莲”。
永元二年(公元500年),萧懿被萧宝卷所害,其弟萧衍起兵,当萧衍兵临建康时,萧宝卷被宦官所杀。后来萧宝卷帝号被褫夺,依照海昏侯的标准,被封为东昏侯。
“缠足”这个陋习源自南唐后主李煜。萧宝卷万万没想到的是,在他死后四百余年,南唐后主对他的金莲进行了升级改造。李煜所造的金莲高六尺,纯金打造,璎珞缠绕,在莲座上成品字形分布。
窅(yǎo)娘是李煜的宫人,是个少数民族的舞蹈家,她在跳舞之前,用帛将足缠成弓形,在李煜打造的金莲上翩翩起舞。用李煜话形容就是“有凌云之态”。
窅娘的缠足是出于对舞蹈的艺术要求,也是临时性的。可是到了宋代发展成了一种陋习,把脚缠至变形的小,并取名“三寸金莲”。
- 缠足出现于五代,在北宋时还不普及。大致由内宫传至教坊,再由教坊传至京城。再传至全国城乡。大约在北宋末,缠足风俗传于民间。到南宋时,由于皇朝南迁,缠足风逐渐由北方传向南方。
尽管南宋妇女缠足流行,但当时也有很多士大夫抨击,如车若水愤而抨击说:“女人缠足不知起于何时,小儿未有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的小来,也不知何用。”直到宋末,如理学家程颐之后代等世家名族,坚持不让女人缠足,其家族聚居池阳,女人不缠足,不贯耳。直到元代,缠足方才普及民间,反尔以不缠足为耻。
那时社会的风气,倾向于那些封建统治者和一些士大夫的喜好,所谓“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满足了一些变态男的欲望,宋代的理学家朱熹就热衷于推广缠足,作为男女隔离,“男女授受不亲”,“静处深闺”的策略。“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禁锢女子走向社会的手段。
四五岁小女孩,便用长布带子裹严脚🦶,禁止脚生长🦶,那是非常痛苦的日子,我记得老辈子人说,她痛的哭闹,父母就抱着在院子里走来走去,好把她哄睡了。有的父母心疼孩子,就有时给解开一晚上,这样的脚就能大些,会被人家笑话说,没裹好。
有的就一直缠着,只为了能够三寸金莲。为了能裹出尖尖的脚,生生把脚趾窝折了,压在脚掌下。其实那脚一点也不好看,我小时见过的,都被吓一跳,窝折的脚趾悠荡的,一点都没生气了,脚掌下硌出个放脚趾的坑,脚味太大,老话说的“懒婆娘的裹脚布又臭又长。”
缠足的女子就是残疾人似的,有的三寸金莲的小脚,你给她解开裹脚布,她就寸步难行了。别说站立天地间,就是一阵风都能吹倒了。
直到二十世纪左右,甲午战争失败,激发人们意识到了,男人卫国,家里还有太多负担了。1902年,慈禧太后颁布劝诫缠足上谕,首次官方表明态度了。
清朝入关,有“剃发令”,在武力强制下,汉族男子不得不屈服,而女子缠足也被清朝禁止,不但没有止住,反而满人女子也开始缠足了。
随着时代在进步,这些过去的恶俗也远去了。今天的女子与男子一样工作,一样运动,最美的生活就是现在。
三寸金莲,,,,谁创造了缠足恶习?
长话短说,缠足恶习始于南唐后主李煜宠幸的一个叫窅娘的舞女,她为了取悦娇奢淫逸的李煜,缠足在大鼓上舞蹈,博得昏主欢心,从此上行下效,一发不可收拾,祸害了以后几个朝代的妇女。
据史家考证,中国缠足之俗,约始于五代末年‘春花秋月何时了’的南唐李后主时代。”(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 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在那个时代,女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龄就必须要缠足,如果不缠,长大是没有人愿意娶的。脚缠得好不好看,直接影响了女孩子的一生。缠足之前先要准备好各种用具,包括缠脚布、缠足时用的针线、棉花、木盆、温水、剪刀、明矾等。女孩子先把脚洗干净、修剪趾甲、涂上明矾。长长的缠脚布一层层地围绕上去,直到把除大脚趾外的四个脚趾都缠到妥帖地靠在脚底为止。缠脚布一般宽三寸,最宽不超过三寸五分,最窄不少于二寸五分,一般长七尺,最长的达十尺左右。
死刑吓不住 崇拜“金莲”是时尚
到了清代康熙年间,妇女缠足风气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尤其在山西、河北、京津、山东、河南、陕西、甘肃等地最为流行。清朝统治者本来反对汉族女子缠足,康熙三年,皇帝曾经下诏禁止,违者拿其父母家长问罪。可是风俗一时不容易挽回,最后闹得康熙皇帝的禁令仅颁布了四年就被迫撤销了。
不仅如此,旗人女子也开始东施效颦。顺治皇帝曾下达“有以缠足女子入宫者斩”的禁令,都难达到目的。直到乾隆皇帝屡次下旨严禁,才刹了些旗人女子缠脚的风气。格格们无可奈何,只得穿上底部类似金莲形状的木屐充充门面。眼见皇帝拿平民百姓的缠足没办法,小脚狂们自是欣喜,奔走相告,还演生出缠小脚是汉人“男降女不降”的说法,于是缠足之风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女子的小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崇拜。(来源于网络)
缠足,是封建时代摧残妇女、娱乐男性的一种恶俗,曾经使无数妇女尤其是大家闺秀蒙受了极大的痛苦。在近代的民主革命中,禁止缠足,放脚,成了妇女解放的一项重要内容。然而,妇女缠足究竟始于何时,又是何人首倡此种恶俗,却至今还没有统一的定论。
中国古代封建礼教、封建道德的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妇女地位极其低下,妇女被视为男人的附属品和玩物。为了迎合男人的情趣、满足男人的欲望,妇女无论作出多大牺牲都被视为理所当然的,如“楚宫之腰”就是相当典型的例子。《诗经》中说:“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舒,就是迟姗的意思。窈纠,形容走路说:“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舒,就是迟姗的意思。窈纠,形容走路好看的样子。张平子在《南都赋》中也写道:“罗袜蹑蹀而容与。”总之,古代妇女走路以缓慢行走移动为美;反之,不但不美,也不符合封建礼仪。缠足的发生,大概主要是基于这一点,但究竟始于何时呢?又是何人首倡呢?
一种说法认为:妇女缠足开始于五代。持此论的人大多引用南宋张邦基《墨庄漫录》中的一段记载:南唐王李煜有一宫女叫做窅娘,轻盈善舞,以帛缠足,使之纤小如新月一般。她穿着白色的袜子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上翩翩起舞。以后被其他人所效仿,开缠足之先河。到了宋代,妇女缠足的风气已经相当盛行。据《宋史·五行志》记载:宋理宗时,宫女们由于缠足,两只脚变得纤小,被人称为“快上马”;陆游《老学庵笔记》中也记载:宣和末年,妇女缠足穿的一种尖底鞋,称为“错到底”。徐积在《咏蔡家妇》中有“但知勒四支,不知裹两足”这样的诗句。苏轼的一首《菩萨蛮》,极言当时妇女脚小的程度:“涂香莫惜莲承步,长愁罗袜临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看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须从掌上看。”
对上述说法持有异议的学者认为:“缠足的开始至少不迟于唐代”,也就是说,在五代以前就有了。他们引用元代伊世珍《琅嬛记》所载:“安史之乱”时,杨贵妃在马嵬坡被缢死后,当地有一位老妇人因为捡到杨贵妃的袜子而致富。她的女儿叫王飞,还拾到一双雀头履;上面嵌有珍珠,履仅三寸长。王飞将这双鞋奉为异宝,从不肯轻易给人看。据此,推论出缠足在唐玄宗时就已经存在了。《群谈采余》中有咏叹杨贵妃罗袜诗一首:“仙事凌波去不远,独留尘袜马嵬山。可怜一掬无三寸,踏尽中原万里翻。”
阮阅编的《诗话总龟》中记载了唐玄宗从蜀避难回来,为怀念杨贵妃曾经写过《罗袜名》,诗中有“窄窄弓弓,手中弄初月”之句。在唐代文人的笔下,也有了对女人小脚的描写。例如白居易《上阳人》诗中的“小头鞋履窄衣裳,天宝末年时世妆”、《花间集》中的“慢移弓底绣罗鞋”等等,反映了当时妇女已经缠足并且成为一种风气。清代内地有人到西藏,发现当地的灯具形状很像弓鞋,被称为“唐公主履”。唐公主,指文成公主。有人便认为这是唐代缠足的实证。
缠足不迟于唐代这种说法本身,也有值得怀疑的地方。有人指出,若要缠足,必须以裹脚布层层裹住,这样便不能穿袜子。马嵬坡的老妇人既然拾得杨贵妃的袜子,可见当时还没有缠足。郭若虚的《图画见闻记》中说:唐太宗命令所有的宫人穿红锦靿靴,这是一种袜筒很高的靴子,缠足的宫人,很难设想能穿着这种靴子行走。所谓“慢移弓底绣罗鞋”只是形容鞋底为弧形,鞋尖向上弓曲,就像现代的女式鞋中的一种款式。《宋史》中记载:“韩维为颍王记室,侍王坐。有以弓鞋进者,维曰:‘王安用此舞鞋?’”清代的袁枚也认为弓鞋仅仅是舞鞋而已。还有人引用唐代韩偓《屧子》诗中“六寸趺圆光致致”之句,说明当时尚无缠足恶习。唐有大尺和小尺之分,大尺相当今天的0.985尺左右,小尺相当0.82尺左右,由此推断,当时的6寸之脚也不能说很小。
《丹铅总录》认为缠足始于唐代,但《丹铅总录》一书的作者是明代的杨慎,杨慎写此书时正发配到云南充军,疏于考订,书中的讹误不少。因此,给我们揭开缠足起源之谜又增加了重重困难。因此,缠足究竟始于何时,其首倡之人是谁,至今仍是谜,还有待于进一步的考证。